绵阳将举办茶文化节 推动茶叶品牌整合再升级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4/24 14:10:49]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4月24日讯:这里山川秀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物产丰富,自古有“蜀道明珠”、“富乐之乡”的美誉;这里群峰起伏、丘岗连绵,滚滚涪江、浩浩青漪江,氤氲着源源不断的水汽。龙头门山山前冲积平原,种类丰富的砂泥岩,提供了全面充分的营养;这里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因而终年湿润,这里曾是茶马古道途经之地,是独树一帜的产茶佳地——这里,是四川绵阳。
经历了起起伏伏的产业发展历程,截至2014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已有21.78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16.08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达2185吨,全年产值达2.83亿元,茶叶产业不仅推动了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更促进了农民的持续增收。
2015第二届绵阳茶文化节助力绵阳茶产业发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为了让茶产业发展得更好更快,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振川茶雄风、打造千亿产业”战略目标,也为绵阳茶产业大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茶叶产业的发展是在交流学习中不断得到提升的。2014年,绵阳市举办了首届绵阳茶文化节,吸引了来自绵阳本土和省内外几十家茶商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广大茶企要求,4月24日,2015第二届绵阳茶文化节将在越王楼南广场举办。
“本地茶企首先要牢牢地占领本地市场。”邹杰认为,茶文化节正是绵阳茶叶产业拓展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变化的一次好时机。北川、平武茶叶获得过多个国家地理标志,而绵阳本土农副产品相对特色性较少,而其中茶叶属绵阳最具特色农产品之一,以茶文化节为平台来推广绵阳茶叶品牌,让更多人了解绵阳茶叶,认识绵阳茶叶,喜爱绵阳茶叶。
传承两千年的茶文化
饮茶起源于西南地区。在秦以前,主要是四川一带产茶和饮茶。明代顾炎武的《日知录》写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饮事。”可见,饮茶风习是从四川传出来的。因为隔着千山万水,“蜀道”险阻,种茶、饮茶局限于四川一带。直到秦统一了中国,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种茶和饮茶才由四川逐渐向外传播。先流传至长江流域,5世纪,北方饮茶相效成风。六七世纪再传播到西北。随着饮茶习惯的广为传播,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从此,茶叶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
作为四川的核心地区之一,早在几千年前,绵阳境内就开始种植茶叶。北川羌族自治县种茶历史悠久,据北川县志记载,始于唐、宋;江油文献记载,本地种茶、饮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更是有一条茶马古道从豆叩、平南经过,是连接川西北通往松潘藏区运送茶叶、盐等生活物资的一条重要通道。
平武县豆叩镇青漪江畔是平武县羌民族主要聚居地,也是全县主产茶业的乡镇之一。一直以来,茶产业是豆叩镇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也是老百姓的钱袋子,更是商人们的聚宝盆。
走进古朴的豆叩老街,一栋栋古老的房屋,一块块光滑的石板,一道道深刻的辙印,见证着豆叩茶产业兴旺的历史,也见证着豆叩镇曾经的辉煌。谈起豆叩的茶叶,镇上的老人们个个如数家珍。厚重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让他们津津乐道,引以为豪。
花香自有蝶来舞,好茶引来百凤栖。历史上,绵阳的茶叶一直是名茶、好茶。北川苔子茶因其滋味醇、香气高、回味甘甜而声名远播,被列为“贡茶”。平武县平南羌族自治乡地处松沟河谷地带,盛产茶叶,更是著名的“贡茶之乡”。
起起伏伏的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