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风光
上一期为大家介绍的是青莲李白诗歌小镇的“金樽广场”,
今天小编带领大家穿过金樽广场步入“匡山书剑路”。
匡山书剑路是走进李白故居景区的一条长约三百米的景观通道,沿途风光旖旎。
西接金樽广场
整条通道首尾相连青莲李白诗歌小镇两大主要广场,
西起游客集散地金樽广场,东接李白故居景区南大门广场,
沿途经过天宝山脚下一片开阔地,繁花环绕,香气怡人,恰似诗仙李白千古留存的书香气息。
沿途随拍
沿途随拍:磨针小溪
沿途随拍:花竹映日
沿途随拍:诗意栖居
寻找
有故事的
视角
路名由来:匡山习剑
李白在文学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受早期所遇良师赵蕤的影响。
赵蕤,字太宾,梓州盐亭人(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大唐第一纵横家。
赵蕤和李白被誉为唐代的“蜀中二杰”,以“赵蕤术数,李白文章”而著称。
李白从小就有济世安邦的宏伟抱负,老师赵蕤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导航者。
赵蕤融合诸家思想谋略,集大成所著的《长短经》书成后,名震大唐各界治学达人、官家显贵。
志存高远的李白对《长短经》中的治国理念非常感兴趣,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慕名前往赵蕤隐居的梓州(今三台)长坪山,拜师学习安邦定国的纵横术。
赵蕤将毕生所学的王霸之道、治国之策全部传授于李白。李白潜心治学,剑术也日益精进。
赵蕤曾告诫李白:古人云,文安邦,武定国,习武之人重在武德,只为强身健体、匡扶正义,切莫仗势欺人……
一年后,李白辞别赵蕤,来到江油匡山上,继续研习纵横术和习文练剑。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公元724年,李白文武双全,学有所成,深感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题下“莫怪无心恋清净,已将书剑许明时”的雄心壮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匡山走向长安,走向世界。
赵蕤(李白师)
在即将到达李白故居的地方,这片茵茵草坪中,伫立着一尊李白骑牛石雕像,
雕塑通过刚毅的线条、柔和的整体风格,生动的展现出青春不羁的少年李白形象,
正如他在诗中所写“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咏石牛”石雕
石雕取材于李白小时在故乡青莲所作的诗作
《咏石牛》
此石巍巍活像牛,埋藏是地数千秋。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滴浑身有汗流。
芳草齐眉拂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
您看,李白正深情的目眺远方,
眺望他辉煌的前世与今生。
陇西院山门
继续向前走,您现在看到的是陇西院山门,也称为三门。
山门兴建于北宋年间,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1788年重建。
2008年“5.12”大地震期间,陇西院山门遭到损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了精心修缮,现已恢复原貌。
山门的顶端飞檐翘角,巧绘彩饰。大门上“陇西院”三个竖排大字,用青花瓷镶嵌而成,笔力厚重,线条丰润,有浅浮雕的艺术效果。
生动的展示出清代中期川西建筑风格,体现了李白故里江油这一带经济、文化的发达水平,也再现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山门两侧的对联
上联:弟妹墓犹存,莫谓先人空浪迹。
下联: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