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请来的这位朋友,坚持要自己亲口讲述他与诗仙李白的故事,
本编尊重他的诗品和他与李白的交情,故特许之:
有请大唐诗人刘长卿
嗨!大家好!我叫刘长卿
我出生于公元726年,比李白小25岁,记得我60岁离开这个世界时是公元786年。
我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和李白生活在同一个朝代:大唐。
我也写诗,毫不谦虚的说,在唐朝大历年间,我的名气按你们今天的话说还是比较响当当的,
作为著名诗人的我,当时诗名在“大历十才子”之上。
我很自信我的五言绝句,所以我说我是当时的“五言长城”,你一定要信!
有人将我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令我很是不悦:
“时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
我到处题诗,连姓都不削写,落款只留“长卿”二字。他们能行吗?
不过,我刘长卿虽然诗名卓著,可仕途却颇多坎坷。
我33岁时被任命到苏州的长洲县当县尉,我在任上时“使纲不紊、吏不欺”,
能力有目共睹,不到一年就晋升为海盐令(今浙江省海盐县),后被大官僚吴仲儒所构陷,被贬至僻地。
在流放的路上,我遇到了刚刚从白帝城遇赦归来的,你们的偶像诗仙李白。
我们虽然相聚短暂,但很是投缘,我写了一首诗赠给了李白: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我诗中的“馀干”,就是今天的“余干”,在江西境内。“李十二”就是李白。
因为我听说李白是老子李耳的后代,所以我首句还用了“问礼人”,
我是借用了孔老夫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主要目的是,既赞美李白又拉近我与他的关系。
我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
“李白啊,酒喝得差不多了吧?你夫人在江上大声叫你上船了呢,看她急得哟!
她给你带来了鄱阳湖的春色,久别胜新婚啊!唉!我们在此地握手作别,从此各自欢喜各自愁!
只有江边的万里青山送我去贬谪地,你却由花一样的夫人陪着回家去了。”
说实话,当时我真羡慕李白,我和李白,一个正遭受贬谪之难,一个正享受着遇赦之喜,
一悲一欢时相遇的我们,难免心生各自的感慨。我们都算唐朝诗坛上的顶尖人物吧!
在这种境遇中谋面,您说能不让人感到凄苦吗?
说起这个“余干”,在公元758年至763年间,我几次途经并在这里生活了一年,
写下过被你们后人称为千古佳作的《干越亭》、《登余干古城》、《余干旅舍》等诗十数首。
虽然我刘长卿一生命运多舛,但传世作品《刘随州集》、《唐诗汇评》、《四部备要》等还是留有若干,
而且又曾经与你们的偶像诗仙李白成为过知己,所以,任它一路苍凉如水,但我此生无怨无憾矣!
才气似日月之光朗照大唐的李白,除了“斗酒诗百篇”的诗歌天赋外,
其豪放洒脱、仗义疏财的侠义秉性,在历代文人墨客中也是难能可贵,
所以李白一生交友无数。现实生活中的您,是否也是这样呢?
春节即将到来,约上三五好友,到青莲李白诗歌小镇畅游吧!让友情,更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