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旅行攻略> 旅游资讯 > 旅游资讯详情

安逸!绵阳有望新增一个AAAA级旅游景区!与众不同!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2/16 15:02:06]

好消息!
好消息!
好消息!
绵阳有望新增1家4A级景区!



日前,省文旅厅官网发布消息,省旅资办拟将:
天府芙蓉园景区、董允坝·中国伞乡景区、两弹城景区、米仓山大峡谷景区、王岗坪旅游景区、
德格印经院景区、色达瓦须部落文化旅游景区、格萨尔王城旅游区、松格嘛呢旅游景区、
理塘濯桑现代农业园旅游景区10家景区纳入近期开展省检评定工作计划,
并适时随机派出评定检查组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开展省检评定工作。

▼▼▼



来嘛
今天就来看看这家景区是啥来头
两弹城景区

两弹城景区位于梓潼县城西郊长卿山脚下,与梓潼县城隔江相望。景区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为主体,
东起潼江、西至何家湾、南临长卿山、北倚西记沟,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
现存有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仿苏式建筑物167栋,
其中包括“两弹元勋”院士宿舍、张爱萍将军曾住过的招待所(现称“将军楼”)、邓稼先旧居、大礼堂、院部办公楼、
档案馆、模型厅、情报中心、科技人员住宿楼及防空战备洞等,是我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梓潼时期的首脑机关,
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绝密工程,是不可复制的国防科研重要旧址。



两弹城里曾经有群勤奋的科学家

两弹城里那一栋栋富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色的建筑,一幅幅充满激情的图画,一条条红色的标语,仿佛让人又回到那个火红的年代……
梓潼长卿山山脚用红砖墙围起的院落,就是当年中物院院部所在地。
曾经有1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这里工作、生活过。在当时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为我国的核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故将两弹城入口的这座大门取名为精英门。



科学家被称为精英,这与他们的勤奋学习分不开。大礼堂不远处的图书馆就是科学家们博览群书的地方。
图书馆一楼为图书借阅处,二楼是阅览室和员工办公室,而院部办公楼是高度绝密的情报中心。
两弹历程馆用实物、模型、影像资料、场景复原等还原了中国研制两弹不平凡的历程。

  在两弹历程馆不远处,有一栋白色小楼,它曾经是中物院院部的招待所,
后来为了表达对主管中物院工作的张爱萍将军的怀念,又把它称为将军楼。
在那些时日里,张爱萍将军每次来中物院视察,都会在此居住。许多国家领导人、科学家到中物院也都在此住宿。
1983年5月20日,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将军来到长卿山视察中物院,
见到科学家们在大山沟里艰苦卓绝地工作,便赋诗一首赠中物院同志:
“二十二年难忘情,崎岖道路信踏平。屡建奇功震寰宇,更创奇迹惊鬼神。”



据了解,1990年中物院院部迁绵阳后,在梓潼长卿山西麓的中物院旧址,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居、张爱萍将军住过的将军楼以及科学家们住过的科学家楼均原貌保留。
这些都是对人们进行艰苦奋斗、拼搏不息教育的好基地,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科学家旧居再现“三线精神”

将军楼对面的邓稼先旧居,在院子东南头一片平房的最前排,二室一厅仅30多平方米。
在邓稼先工作生活了十多年的简朴居室的墙上,挂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
屋里仍保留着当年原貌,办公室里有一张办公桌、一把藤椅、两个单人布沙发、一个小茶几。
那台手摇式计算机和高大的铁皮柜无声地诉说着昔日主人的卓越成就。
卧室里靠墙是一大排书柜,还有一个铁架床,另有一个平常的衣柜和一个挂衣桩。

为了国家事业,“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隐居深山,
凭借着忠诚、奉献、艰苦奋斗的三线建设精神,在两弹城辛勤耕耘十多年,
成功研制“两弹”,助推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



  在邓稼先旧居后面,有几栋院士别墅,这些“别墅”在今天看来很简陋,
王淦昌、于敏、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等一大批专家院士相继在此工作生活二十几载,
留下无数催人奋进的爱国故事。如今的两弹城早已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人们瞻仰的红色教育圣地。

  而2018年才对外开放的王淦昌旧居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旧居内保留着王淦昌当年工作生活时使用过的收音机、闹钟、小沙发、木茶几、藤椅等物件,
辅以照片、文字介绍及字画,再现了当年王淦昌在这里工作生活的情景。



防空洞见证“两弹”研制成功

据了解,两弹城中有一个中物院留下的战备防空洞,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防空洞全长780米,呈U字形,共有9个大小不等的耳洞。
战备洞在荒废了二、三十年后,经过重新包装,前些年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有了个新的名字:三防教育馆。距离三防教育馆不远处,有一栋二层大楼,这里曾经是中物院的档案馆,
当时所有机密档案都在这里保存,以备出现意外状况时迅速转移,
因此,它离防空洞非常近。在门口,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当时武警站岗的岗亭。



在两弹城防空洞内拍摄电影

1965年8月,中物院从青海内迁绵阳。跟随前来的万余名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
初到这荒山野岭时,自己动手筑土墙、盖草房。
科学家们带领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白天挑砖抬瓦搞基地建设,夜晚挑灯夜战学理论、学专业。
节假日里,研究室里的灯光常常从黄昏亮至天明。
为了一个关键技术,他们在简易手摇计算机上一遍一遍地计算。
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他们靠刻苦学习和反复摸索掌握了尖端技术。
仅仅用半年时间,就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
事隔不到一年,又研究完成氢弹的设计方案,很快,“两弹”研制成功。

  两弹城里至今保存完好具有历史价值和特色的遗址和文物,承载着让中国人挺起脊梁的那段难忘的历史,
众多纪念实物,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进入全国100大文物新发现之列。



周末闲暇时,
要不带上小孩去两弹城看看
科学家们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去感受一波爱国情怀吧~

下一条:“涪城汉韵”四川绵阳市博物馆藏汉代精品文物展精彩亮相江苏镇江!

上一条:冬游安州——蜀山瀛海的心旷神怡

关闭

导游及领队信息查询

我们为您真诚服务

关闭

欢迎登陆

登 录

记住账号 注册新用户

立即登陆

关闭

欢迎注册

单击图片换一张

同意条款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