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乱,途经四川梓潼七曲山(古称尼陈山),侍臣中有人因感于玄宗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遂写下“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凄美诗句,从此七曲山名扬天下。

七曲山位于金牛古蜀道“坡去平来”之分界线,为古蜀陆路出川起点。古蜀道遗址遗迹在这里保存完好,送险亭、趟脚石、古栈道镌刻多少跋涉的艰辛;古柏王、瓦口关、应梦仙台见证多少历史的烟云。唐明皇幸蜀闻铃、诸葛亮北伐中原、张飞植柏表道等故事广为流传,“五丁开山引得诗人李白写下“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的悲壮诗行。
形胜之地,文脉恒昌。历代蜀中学子赴京赶考,流连此地,七曲山大庙应运而生,成为中华文昌文化发祥地。七曲山大庙为天下文昌宫观之祖庭,始建于东晋,南宋以王宫格局重建,现存元、明、清三代古建筑23处,是全国最大的文昌祭祀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曲山大庙依山而建,庙中有树,树中有庙,完整展现了元、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中国最具代表性建筑之一”。



“北孔子,南文昌”,七曲山大庙供奉主宰人间禄籍之神文昌帝君,因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元仁宗加封至“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文昌帝君在全球华人世界得到普遍崇奉,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昌文化。文化与生态共生,七曲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也造就了世界罕见、全国规模最大的人工成片纯古柏林。七曲山现存自秦以来历代种植古柏两万余株,树龄最长的“古柏王”达2300多岁,被称为古柏大观园、“森林活化石”。1994年,七曲山古柏林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并被列为四川省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

历经时光沉淀,七曲仙境逶迤于群山之间,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无数名篇佳作。近年来,先后举行的“中囯诗人蜀道行”“文昌情,梓潼行”中国著名作家蜀道采风活动更是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足迹,从一棵树走到另一棵树,从喧嚣走到宁静,走进诗人笔下的七曲山,走进神奇优美、诗意盎然的七曲山。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登七曲山奉和少主诗
五代前蜀·王仁裕
彩杖拂寒烟,鸣邬在半天。
黄云生马足,白日下松癫。
山中
白鹤林(四川)
山间崎岖而幽静的小道旁,
有另一座由零乱的巨石堆砌而成的小山。
它与作为风景名胜的七曲山,
以及山上精致恢弘的古建筑之间,
形成了某种非正式的对话关系。
让无名的石头的讲述
成为这个四月或春末的某种意义
成为遗失的野史的一页或某个片段。
就像当时,我在给那些不知来处的巨石拍照,
径直走进杂草掩映的镜头深处。
而你恰好也在远处给石山以及我拍照。
因此,我与沉默而巨大的石头们,
共同构成了关于那次出游的
残损不全的记忆的一部分。